整理:新思惟團隊
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到,疫情期間的噴出是例外,今年繼續銜接回疫情前的上升趨勢!疫情期間雖然精神壓力大,在醫療院所的工作變得複雜辛苦,但由於整體社會活動的下降,工作之餘的時間是變多的,相當多校友,把之前已經準備好的資料庫做了探勘,把已經有圖表的主題寫成全文,迅速投稿,搭上了這波 impact factor 突進的列車!
下次有機會,想把握住嗎?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,今天就報名來上課,讓自己在機會出現時,成為那個已經準備好的人!
前情提要
- 新思惟社群 2022 回顧:2022 年新思惟校友,共 1037 篇論文發表!
- 新思惟社群 2021 回顧:2021 年新思惟校友,共 984 篇論文發表!
- 新思惟社群 2020 回顧:2020 年新思惟校友,共 689 篇論文發表!
- 新思惟社群 2019 回顧:2019 年新思惟之友,共 517 篇論文發表!
- 新思惟社群 2018 回顧:2018 年新思惟之友,共 443 篇論文發表!
- 新思惟社群 2017 回顧:論文成績與活動回顧
- 那個「新思惟」到底是做什麼的?(演講與 QA 內容)
- 新思惟的醫學研究課程,到底有沒有用?PTT 上的負面評價,是真的嗎?
- 新思惟社群 2016 回顧:論文統計與創新活動
- 新思惟團隊 2015 數據回顧
歷年校友研究成績
從 2014 年開辦新思惟研究課程開始,到 2023 年底,上過研究課程的校友,累積在 SCI 期刊發表論文共 5240 篇!正式突破五千大關!
2023 年共 904 篇 PubMed 論文
- 2023 年 904 篇
- 2022 年 1037 篇
- 2021 年 984 篇
- 2020 年 689 篇
- 2019 年 517 篇
- 2018 年 443 篇
- 2017 年 300 篇
- 2016 年 213 篇
- 2015 年 153 篇
Original article 佔 76%
原創研究是主流文體,佔新思惟之友發表論文總量的 76%(2022 年為 73%)。
2023 年 臨床研究(Clinical)佔原創研究比例為 52%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meta-analysis 增加最多,2021 年僅有 90 篇,2022 年為 111 篇,2023 年為 160 篇,佔原創研究比例約 23%!(2022 年佔 17%)
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,若有不錯的臨床感,或能以寫作與統計能力,與資深臨床工作者合作,確實是個起步的好領域。我們目前有《統合分析工作坊》,以及《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》,可以應對單一治療效果總結,以及多種治療效果排序的需求。
過去曾是初學者起步好資源的健保資料庫,即使國衛院停止提供資料後,仍有學員陸續刊出,不過數量上從 2021 年 145 篇,2022 年 90 篇,2023 年持續下降到 85 篇。目前健保資料庫已經因為資料取得過於困難,不適合初學者起步。但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機會窗口,現在,正是初學者把握 meta-analysis 與 network meta-analysis 的好時機!
今年我也要發表!
期刊分散,前 13 名都是 open access。
雖然過去一年,特別在台灣,開始有了反 OA 的獨特浪潮。但由於 open access 期刊的稿件容納量大,且知名度高、可近性高,導致影響力大、被引用程度高、IF 也相對高,已經逐漸成為初學者投稿的優先選擇,以上列出的是前 13 名、校友投稿 10 篇以上的單一期刊。
其中 Impact Factor 4.614 分,同時收入 SCIE 與 SSCI 的 IJERPH,或因刊登文章種類過廣,有 ranking hack 嫌疑,在 2023 年 3 月 被 Clarivate 公司取消其收錄。
課後也可以持續注意校友們的發表快訊,掌握最新趨勢。還沒有固定閱讀快訊的朋友,請把這四個連結設進書籤,方便日後尋找喔!
如果把刊登超過 10 篇論文的期刊,文章數加起來,佔全部研究校友文章 20%。這個比例在 2022 年為 41%,2021 年為 33%,2020 年為 23.9%。大家都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去投,不要過於集中,這樣也很好!
至於要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,在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我們有專門課程帶大家入門。請注意喔,你的需求,有很大的可能,是跟老師的需求不一樣的。
有 20 本期刊 IF 超過 15 分!
2023 年新思惟學員論文刊登超過 15 分以上的期刊有 20 本,2022 年為 13 本。
刊登期刊的影響因子(impact factor)最高者為 168.9 的 Lancet,文章作者為內科醫師,累計課後至今分別有 17 篇 SCI,其中有 13 篇集中在 2023 年發表!另外其他有論文刊登在 IF 破百分的學員,陸續參加過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、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》、《統合分析工作坊》、《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》。
平均影響因子為 5.120,分佈型態與往年相似,非常態分佈、也非向零傾斜,多數校友落在 1 到 7 分的區間,其中分布在 >10 分的學員有 78 位。請見下圖。
過去 9 年,平均影響因子落在 3-8 分之間,2022 年平均分數為 5.120 分,首度衝破 5 分,2023 年是達到 7.49 分。歷年平均影響因子的分布如下。
各年份論文 IF 分布圖如下,使用 Kruskal-Wallis test 配合事後分析,會發現 2022 與 2023 這兩年的 IF 顯著高於之前的年份。這單純用疫情期間的 IF 通貨膨脹似乎無法完全解釋,根據觀察,很可能是資深校友們開始挑戰高分期刊的有效拉抬。
最多一人 34 篇!多數一年 1 篇。
以主要作者歸戶統計:在 904 篇中,作者總數為 542 人。
最多個人發表為 34 篇,是 2021 年參加過新思惟《統合分析工作坊》的學員,要做到一年超過 10 篇這樣的速度,一定是很清楚每一段在說什麼,如何節省字數不廢話,又能抓住核心重點。
- 圖表順序先決定 論文分段寫出來
- 論文每段怎麼寫,新手上路最佳解。
- 臨床論文寫作,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。
- Technical note / 有好技術,該如何發表?讓創意被全世界看見
- 為什麼文章會這麼寫?文字背後的思考脈絡。
一年發表 1-3 篇文章的朋友仍是主力。如果你也想要學術起飛,甚至成為多產作者,請參考下列分享。
- 專科訓練期間,論文登感染科雜誌 Top 5。(邱家佑 醫師)
- 從老生常談的題目找賣點,又一篇文章能發表。(顏辰瑋 醫師)
- 通過 revision 的考驗,再一篇論文被接受。(彭麒 醫師)
- 新思惟傳授的投稿策略,是住院醫師升等的及時雨!(陳鋭溢 醫師)
- 從第一次被 accept 的驚喜,到現在論文一篇接著一篇。(林庭伃 醫師)
- 課後跟校友們一起組團,加速文章發表的機會。(李佳維 醫師)
一年內發表 1 篇的朋友佔所有作者總數的 62%,這比例與去年的 62% 一致,顯示課程協助新手起步的規劃初衷,得到有效落實。
- 課後半年發表 SCI 論文,賺回院內獎金和學費!(葉敬淳 醫師)
- 對現有研究有所懷疑,那就用論文來證明自己!(熊偉 醫師)
- 研究功虧一簣,幸好有當初在新思惟的學習,讓論文成功發表。(匿名)
- 研究者都該來上一次新思惟,讓投稿之路更順利。(林昭旭 醫師)
- 論文不只是從 0 到 1,甚至每次 revision 都得以被 accept!(王韶靖 醫師)
- 環境中沒有足夠資源時,新思惟能提供最大的幫助。(楊傑宇 醫師)
- 精實學習搭配課後諮詢,成功發表我的第一篇論文!(姜驊 醫師)
- 突破論文卡關的瓶頸,發表數從 0 到 1。(林裕民 醫師)
- 新思惟提供統計與圖表的必修技能磨練,讓投稿之路更順遂。(李榮基 醫師)
- 住院醫師時期就投資自己,時間複利遠超乎想像!(陳曉瑱 醫師)
醫療與非醫療相關的學員們,也有相當傑出的發表成就。
- 師生聯手發表,SCI 論文再添一篇!(楊尚育 助理教授)
- 新手也能辦到!一年發表三篇,打造自己的學術產線。(林龍暉 物理治療師)
- 上過其他統合課程也曾質疑過新思惟,但這次我真的成功發表了!(宋建美 副主任)
- 論文量產,三年不晚。(吳政彥 營養師)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「一人發表多篇」,新思惟之友「多人合作發表一篇」狀況亦漸增:2015 年共同作者同時有多位新思惟之友的有 3 篇、2016 年 1 篇、2017 年 5 篇、2018 年 12 篇,2019 年 26 篇、2020 年 24 篇,2021 年 54 篇、2022 年 73 篇,2023 年 81 篇!
在新思惟社群中,容易找到價值與做事風格相近的伙伴,藉由互助,減輕彼此負擔,共享傑出榮耀,是很棒的事!以下都是過去一年組成團隊,並迅速大量產出優質論文的例子。
- [快訊] 陳柏成與許智維醫師團隊,使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中風後憂鬱症之研究,獲 Frontiers in Psychiatry刊登!
- [快訊] 鍾承澍博士與林莉萱博士團隊,關於犬類退化性膝骨關節炎的不同影像診斷工具比較研究,獲 Animals刊登!
2023 年參加研究課程學員,年齡中位數為 34.5 歲。
2014-2023 共 10 年時間,分析 4186 位參加研究課程的校友年齡,皆為非常態分佈。
2023 年中位數為 34.5 歲,2022 年為 33 歲,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。
2023 年參加者大於 45 歲以上有 52 位,佔整體報名人數 13%,2022 年有 34 位,佔整體報名人數 10%。2023 年學員年紀最資深為 58 歲。25 歲以下有 29 位。
- 從基礎學起,在赴美交換前先來新思惟進修。(國防醫學院 醫學系 林均芃 同學)
- 零基礎的學術小白,課後可以自己獨立跑統計。(清華 後醫系 馮士昕 同學)
- 從零開始學論文寫作,醫學生也能輕鬆入門。(台灣大學 醫學系 林冠宇 見習醫師)
- 超出當天課程之外的,老師們都會盡全力去回答。(北榮 林昕緯 見習醫學生)
- 醫學生也能跑出統合分析 SCI 等級的投稿圖表(北醫 醫學系 王維祥 同學)
- 醫學生就做好準備,升級自己的研究力。(中國醫 醫學五 周奕伶 實習醫學生)
- 「我也能做欸」!醫學生寫出一篇論文,是可行的!(台灣大學 醫學系 曾治蓁 同學)
- 非醫學領域的博士生,也能快速理解統合分析的重點。(國立成功大學 伍思縈 同學)
- 醫院熱門科競爭激烈,光有成績還不夠,你得帶著論文去 apply!(中國醫 醫學系 劉得誼 同學)
- 對於零資源的醫學生,最容易學術起步的工具。(中國醫 李修銘 同學)
2023 年論文破蛋 97 人,39 位為住院醫師、見實習醫師、醫學生!
醫學生、見實習醫師、住院醫師也可以唷!
起步時,本身完全沒有任何論文(以第一作者、共同第一、通訊作者等主要作者序計),並曾參加過新思惟研究課程的學員,在 2023 年從 0 到 1 的學員,有 97 人,佔總作者人數為 18%,IF 分數最高為 120.7,平均為 6.253。
其中有 39 位非主治醫師(醫學生、PGY、住院醫師、fellow),佔破蛋人數 40%。
- 通過 revision 的考驗,再一篇論文被接受。(彭麒 醫師)
- 環境中沒有足夠資源時,新思惟能提供最大的幫助。(楊傑宇 醫師)
- 精實學習搭配課後諮詢,成功發表我的第一篇論文!(姜驊 醫師)
- 住院醫師時期就投資自己,時間複利遠超乎想像!(陳曉瑱 醫師)
- 突破論文卡關的瓶頸,發表數從 0 到 1。(林裕民 醫師)
【校友專案】新思惟工作坊,誠徵「長期心得」。
校友們分享課後長期改變與心得,在各自的領域皆獲得肯定:
- 【長期心得】從部落格打磨個人品牌,發揮深度影響力。(徐英碩 醫師)
- 【長期心得】幫民眾看病之外,個人品牌為我帶來的人生副本!(姚侑廷 醫師)
- 【長期心得】從 case report 起步的新手,日後成功登上高分期刊。(謝孟倉 醫師)
- 【長期心得】新思惟流簡報,有效擊退油膩午餐後的嗜睡感!(葉威志 醫師)
- 【長期心得】在生涯早期學會簡報和研究,讓 Office Hour 帶你走得更遠!(林佳彥 醫師)
很高興看到各位在 2023 年大放異彩,如果您認為新思惟工作坊對自己生活有長期影響,請參考【校友專案】新思惟工作坊,誠徵「長期心得」分享!
新思惟國際 YouTube 頻道
新思惟至今已上傳 610 隻影片(不含 short),其中兩支有關使用 ChatGPT 協助寫作的影片已有破萬次觀看,你還沒看過嗎?快來聽聽看蔡校長的使用建議:
線上 Office Hour
2023 年全年開辦的「線上 Office Hour」,許多見實習醫師、PGY、住院醫師、主治醫師課後應用遇到問題,都靠著這個服務,規定自己每周都要有進度,有問題就問校長,成功的寫出自己的第一篇。遇到生涯困境,也能聽聽不同角度的分析,達成突破。
我們也整理了一些大家共同遇到的問題,在隱匿相關個人資訊後,編輯成文章,以下是流量不錯的 QA:
- 我真的很需要在明年之前有文章刊登,應該在多久之前開始準備上課跟寫作?
- 為什麼 PGY 寫出論文這麼難?
- 應徵住院醫師,需不需有論文?我聽到兩種不同版本的說法,現在好徬徨!
- 跟著老師做研究錯了嗎?如何避免應徵住院醫師時沒有論文的悲劇?
- 把我的病人顧好,學會既有知識去做醫療服務,有什麼問題嗎?一定要做研究嗎?(研究對醫療生涯的可能意義)
- 最近想開始起步論文,我看新思惟研究課程有不少種,每一堂都有各自的特色,我該怎麼選擇?
上課學技術、又送 Office Hour!